借款后三年未还的后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借款人未按时偿还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借款人仍未履行还款义务的,贷款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方式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的财产,拍卖借款人的财产,以及拘留、逮捕借款人。
刑法责任
《刑法》第31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胁迫等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借款后三年未归还,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追究的条件
确定借款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意图不归还借款。
行为人使用了诈骗、胁迫等非法手段取得借款。
借款数额较大,一般为5000元以上。
判刑标准
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以下因素:
借款数额的大小。
行为人是否具有还款能力。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行为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
如何避免刑责
借款人要避免刑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正规的借贷平台或个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
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利息等条款。
按时偿还借款,避免逾期。
如遇特殊情况无法按时还款,应及时与贷款人协商,寻求宽限。
如借款人确有困难无法偿还借款,应主动向贷款人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据证明。贷款人可能会考虑减免部分债务,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
免除刑责的情形
在以下情形下,借款人可以免除刑责:
贷款人自愿免除借款人的债务。
借款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非主观原因无法偿还借款。
借款人被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