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息上限与刑法责任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自愿借贷关系,民间借贷利息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涉及刑法责任,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民间借贷利息上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
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无效;
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民间借贷利息刑法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规定,出借人以高利放贷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拆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民间借贷利息是否构成高利放贷,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利息是否明显高于市场利率;
借款人是否为急需资金且无力偿还;
出借人是否利用信息优势或权利优势压迫借款人;
出借人是否多次向他人高利放贷;
利息是否造成借款人无法偿还,导致借款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
如果借款人在民间借贷中支付的利息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年利率36%,情节严重的,出借人可能被认定为高利放贷,并承担刑事责任。
三、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属于《刑法》第175条规定的高利放贷: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利息高于年利率36%,但未超过年利率60%,且出借人不具有上述出借人是否构成高利放贷的因素;
借贷双方约定的其他费用,如手续费、服务费等,不属于利息。
了解民间借贷利息上限与刑法责任,有助于避免民间借贷纠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