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解读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3月17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65%
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4.3%
因此,计算出的合法上限利率分别为:
一年期:3.65% × 4 = 14.6%
五年期以上:4.3% × 4 = 17.2%
本例中,借款金额为15万元,借款期限为10年,利息5万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
十年期利息上限 = 15万 × 17.2% × 10 = 25.8万元
显然,约定利息5万元超过了法律允许的上限,因此,借款行为不合法。
利息计算
在贷款合同中,利息的计算方式通常有两种:
按揭基准利率计算: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按照借款期限加权平均计算,即:
利息 = 借款本金 × 贷款基准利率 × 借款期限
浮动利率计算:以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按照合同约定向上或向下浮动,即:
利息 = 借款本金 × 基准利率 × 浮动比例 × 借款期限
本例中,由于借款行为不合法,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利息金额。
法律后果
如果借款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了法律允许的上限,则该借款合同无效,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出合法利息的利息部分。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超过合法利息部分的约定,法院不予支持,即:
已支付的超出合法利息部分的利息,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
尚未支付的超出合法利息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