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必须把其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财务政策。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3.5%,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变化,结合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变化,结合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后确定的。一般来说,当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变化较为稳定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发生变化;当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变化不稳定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以稳定金融市场,保持金融稳定。
近年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降至17.5%;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7.5%降至16.5%;2016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6.5%降至15.5%;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5%降至14.5%;201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4.5%降至13.5%;201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5%降至12.5%;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2.5%降至11.5%;201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1.5%降至10.5%;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0.5%降至9.5%;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9.5%降至8.5%;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5%降至7.5%;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5%降至6.5%;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5%降至5.5%;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5.5%降至4.5%;202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4.5%降至3.5%。
从上述变化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变化,结合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后确定的,旨在稳定金融市场,保持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