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5000元不还可以起诉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处罚标准如下: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判多少年刑期呢?
借5000元能否构成诈骗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如果借款人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或者根本不打算偿还,而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则构成诈骗罪,应当予以惩处。如果借款人确实有偿还能力,只是暂时无法偿还,或者因为疏忽大意而忘记了偿还,则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借5000元不还构不构成诈骗罪,要根据以下因素来判断:
(1)借款人是否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或者根本不打算偿还;
(2)借款人是否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
(3)借款数额是否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或者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如果借款人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则构成诈骗罪,应当予以惩处。如果借款人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则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诈骗罪怎么判?
构成诈骗罪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应当判处以下刑罚: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判处哪一种刑罚,要根据诈骗数额、情节、后果等因素综合考虑,由人民法院具体判决。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无论借款数额多少,只要构成诈骗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借钱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借钱给那些不认识的人或者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如果发现有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