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借款合同自成立之日起即产生诉讼时效期间。如果借款人逾期6年不还款,债权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债权人提起诉讼时,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即债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人自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日起,又重新履行债务或有所承诺,且符合法定情形,方可主张债权仍在诉讼时效期间内。
法院的审理
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后,将依法审查债权人的证据。如债权人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借款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有履约或承诺行为,法院将依法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债权人的损失
对于债权人来说,逾期债务由于诉讼时效的限制而丧失胜诉权,将导致其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债权人应对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情况及时进行跟进,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债务人的豁免
债务人逾期未还款且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人民法院将依法免除其还款义务。债务人将不再承担该笔债务的偿还责任,但其信用记录将受到影响,在今后的金融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法律建议
为了避免债务纠纷,建议借贷双方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条款。借款人应按时还款,如有困难,应及时与债权人沟通。债权人应注意诉讼时效的期间,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借贷双方应诚信守法,共同维护良好的借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