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认定及利息合法性
法律对于高利贷的定义,主要是以借款利息是否超过法定利率为判断标准。
我国《合同法》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高于三倍以上部分除外,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判断借5万一年还6万是否构成高利贷,需要计算借款利息是否超过以上法定标准。
案例计算
借款金额:5万元
还款金额:6万元
还款期限:1年
利息金额:6万元 - 5万元 = 1万元
年利率:1万元 / 5万元 100% = 200%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为4.35%,其四倍为17.4%。
因此,本案例中的利息率(200%)明显超过法定标准(17.4%),属于高利贷。
高利贷的法律后果
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超过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如果出借人不返还,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于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预防高利贷
为了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借款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警惕民间借贷。
借款前仔细阅读合同,了解借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
不要轻信低息诱惑,高利贷往往伴随高风险。
如发现借款利率过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