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15万不还是否属于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借15万元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主要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以及采取了哪些手段。
如果借款人从一开始就怀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15万元,则可能构成诈骗罪。但如果借款人只是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借款,其并未存在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则一般不构成诈骗罪。
如何判刑?
若借15万不还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罚金。具体刑罚的轻重,将根据诈骗数额、情节轻重以及是否退赃等因素进行考量。
诈骗数额较小或者情节较轻的,可能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罚金;诈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能否自救?
如果借款人意识到自己借15万元不还可能构成诈骗罪,则应及时主动采取措施,争取自救。主要措施包括:
立即主动向债权人说明情况,并积极筹集资金还款;
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或延长还款期限;
提供担保或抵押,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li>在债权人提起诉讼或报案前,主动退还全部或部分赃款,并取得债权人的谅解。
主动自救措施可以减轻犯罪情节,并可能获得债权人的谅解,从而在量刑上有所从轻考虑。